教学案例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

【案例呈现】
井冈山斗争初期,条件极其艰苦。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下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面对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红军中流行着一种悲观的拼命主义。战士们把武装带称作“牺牲带”,这种黯淡和悲观的气氛就像湿雾一样在井冈山蔓延散开。甚至有的干部们也私下议论起“红旗能打多久”和“井冈山要守到何时”等问题。时任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也受到了这种情绪的感染,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坚持对形势的悲观估计,怀疑“井冈山红旗究竟能打多久”?
毛泽东知道,林彪的这种悲观情绪是有一定代表性的。1930年初,毛泽东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给林彪写了一封长达六七千字的回信,并以《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各纵队、大队党支部,展开讨论。毛泽东严肃地批评了林彪的悲观思想和流寇思想,他写道,“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在信的最后,毛泽东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勉励林彪振作起来,丢掉悲观情绪,迎接革命事业对他的选择,不辜负他本人对林彪的厚望。毛泽东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眺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收入这封信,并把题目改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案例点评】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而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当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三节第一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关于“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问题的讲解。通过毛泽东对井冈山一些同志“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悲观情绪的批评与坚定回答,使同学们体会革命道路探索的艰辛与不易。


晋ICP备08003315号

版权所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兴华街3号
邮 编:03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