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5:整个国家的形象——“穷棒子社”

【案例呈现】
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集体,其中有一面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鲜红旗帜——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的“穷棒子”社。它以勤俭创业的非凡业绩,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彰,被赞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1952年10月26日,遵化县西铺村23户村民,组成了西铺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可这些农户绝大多数都是在旧社会扛活、讨饭、当劳工的贫苦农民。合作社虽然成立了,但全社只有230亩薄地,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也没有车辆。因此被一些富裕户讥笑为“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些“穷棒子”团结一心迎战困难,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旧习惯,变冬闲为冬忙,他们用壮劳力组成一个19人的队伍,不顾天寒地冻,顶风冒雪,在隆冬季节远出30里外的王寺峪山上打柴,解决生产资料缺乏问题。他们吃的是稀粥白薯,穿的是开花棉衣,住的是透天草棚,有的人磨破了鞋,有的人扯破了衣,有的人碰伤了手脸,有的人甚至从坡上摔下来,但他们毫不畏缩,坚持苦干。20多天的战斗,凭着19双勤劳的手,打回4万多斤柴,卖得430多元。打柴换来的钱,全部用在了添置生产资料上面,根据社内的迫切需要,买了一头骡子、一头牛、19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部分零星农具。从此,长峪山下出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大搞生产的动人景象:社干部劳动干在前头,活计专拣重的干,社员你追我赶,紧紧跟上。送粪缺车,扁担结队挑上山;耕地缺人,人拉耠子翻开地;春播缺种,求亲靠友来凑集,合作社终于适时种上了地。
“穷棒子社”从三条驴腿起家,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第一个丰收年,用事实对那些散布合作社要“穷散架”的人,做出了强有力地回答。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254斤,超过互助组上年平均产量将近一倍,粮食总产量45800多斤,扣除集体留粮以后,平均每户分配的收入达190多元。
“穷棒子社”一年中巨大变化的事实,使西铺村更多的农民看到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它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社外农民特别是那些比较贫困的农民的心,他们迫切地要求入社。历史从这里又揭开新的一页。
【案例点评】
为了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带动广大农民投身合作化运动,在合作化高潮到来之前,几乎每个乡都已兴办了若干个农业社,这些社都办得比较好,而河北遵化的“穷棒子社”更是一个合作社优越性的典型范例。使广大农民从实践中认识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而且为农业社的大发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这种典型示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加上党和国家的号召及从政策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只有合作化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真正出路,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自愿加入了合作社。
【教学建议】
本案例用于第二节第一目“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问题的讲解,通过案例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典型示范对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推动作用。


晋ICP备08003315号

版权所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兴华街3号
邮 编:030027